连绵一千多年的潮绣文化,熏陶了传统这支神奇的绣针。天地悠悠,凤山韩水,潮绣就这样走过漫长的征程,它铅华洗尽,记载了穿越厚重历史后的云淡风清,书写了潮人用智慧点亮的艺术传奇。
有“国家顶级工艺美术”之誉的潮绣,一直被国家选为工艺展品礼品。2006年5月,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潮绣精品《龙腾》由江泽民总书记馈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;K金垫高乱针潮绣《下山虎》,胡锦涛主席作为国礼赠送加拿大马丁总理;外交部送给英国首相的双面立体垫绣《丹凤朝阳》,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,都是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,它为增进世界和平友谊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。同时,绣品还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。
潮州著名传统工艺-潮绣,是中国四大名绣“粤绣”的一大主要流派。它以金碧、粗犷、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。其形象生动,金碧辉煌,雍容华贵,富有立体感,是充满着多样化的绣种,处处点缀着引人入胜的境地,有刺绣珍品之美誉。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,粤绣因它而誉满全球,是我国刺绣艺术宝库中一块瑰宝,故多为历朝贡品并作国家收藏。
潮绣在历史的长空中翱翔,源远流长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自清朝乾隆年间,在广州和潮州等地广设绣行、绣庄、绣坊,潮州刺绣进一步发展,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据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记载:“潮州妇女多勤纺织,凡女子十一、二龄,其母即予嫁衣,故织刺绣之功,虽富家不废也。”因而刺绣技艺往往成为姑娘说亲时的硬件和夸耀的本钱,并为家家户户所掌握,其艺术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。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、潮州人,特别潮州绣工技巧更高,精致、细腻、秀美的潮州姑娘心灵手巧,加上潮绣工艺代代相传的原因,绣花成了姑娘基本谋生手艺。而男子更精于绣功,针下施展乾坤,这在其他省市所罕见。
新中国建立以来,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,名家名作不断涌现。改革开放以后,潮绣推陈出新,技艺突飞猛进,通过积极培养优秀人才,创作出更多、更新、更美艺术创精品,给世人共享这朵艺术奇葩的魅力,让潮绣文化得以世代延续。
绣龙穿凤的潮州巧手绣娘,以画为形,以绸缎为纸,以绒线为色,以针为笔,巧手生花,穿针引线,针生万趣,构成一幅中华民族富有地方特色的刺绣艺术。潮绣可分为日常用品、祭祀用品、欣赏用品、戏服装饰品等四大类。题材以饱满、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,气氛鲜明、生动地表现,有人物、龙凤、博古、动物、花卉等,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。其图案秀丽,色彩浓烈,造型立体,金碧光焰。用料有绸缎、金线、银线、绒线、棉絮、纸丁。工艺分绒绣、钉金绣、金绒混合绣、线绣四大类,各具特色,最为突出是其“垫、浮、勾、勒、通”的刺绣工艺,其流传至今而机器不能取代。其针法多样达200种,主要有二针龙鳞转针、旋针、过桥针、凹针绣、垫筑绣等60多种钉金针法及40余种绒线绣针法;如六角三叠踏针锦、垫棉过金针、双丁鳞、垫绣菊花畔鳞等独特针法。运用五大技法的《九龙屏风》,它尤其用独有的钉金垫浮绣法,使龙栩栩如生,犹如堆金积玉,流光溢彩。九条金龙在波涛中搏击腾跃,大气磅礴,生动传神,惟妙惟肖,给人以美的享受,为潮绣的代表作,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。
潮绣作品《郭子仪拜寿》、《狮子头》、《海龙王头》等,在宣统二年(1910)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赛会上得奖。刺绣作品还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,1923年和1925年参加伦敦赛会,艳惊四座都得到国际上很高的评价。在历届选送粤绣精品中,潮绣均占主导地位;潮绣作品《九龙屏风》和《吹萧引凤》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(第一批国家非遗传承人)的名作,1982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“百花奖”评比荣膺金杯奖。国家工艺美术大师、潮绣非遗传承人康惠芳,擅长潮绣传统针法和技法的结合运用,承前启后,在原来潮绣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双面垫高刺绣技法,成功研究并绣制前所未有的立体双面垫高绣法,填补了潮绣技法针法的空白,开创潮绣双面垫高绣法的先河,双面绣《金龙鱼》以构图匀称,色彩浓烈,富有装饰性著称,既传统韵味,又插上创新翅膀,使潮绣艺术飞得更高。
大师作品屡屡走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视野,多次荣获国家最高奖项,被外交部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馈赠礼品和国家美术馆收藏,为国之瑰宝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、俞正声考察广东馆时,惊讶其作品之文化内涵和艺术天赋,观赏后连连称赞。
富丽的潮绣,龙盘虎踞,恰如一曲不朽的赞歌。一方面表现对事物好奇创新和世界开放性,另一方面呈现对传统的执着和热情,其精致典雅的深刻内涵使人领略到潮州文化,它与潮州木雕、潮菜、潮剧、潮乐等让人感受到那浓郁的地方特色,其艺术特点明显高于国内其它著名品种,展示出潮州优秀文化的魅力,它的不凡价值给国人感到骄傲而视为“国宝”。